第(2/3)页 难不成真得等陈广平买到瑕疵布才能开工。 想到这些,谭雪梅恹恹的,脸上有点不开心。 “秀兰下个月结婚了,这次不打算大办,咱到时候要不要去随个礼?” 花婶的话吸引了谭雪梅,她口里的秀兰,是村里支书的大女儿,也是村小的老师。 在村小教书的时候,认识了同样当老师的一个男知青。 77年知青回乡政策出来后,她对象就起了回城的心思,哄着谭秀兰领了离婚证,以未婚的身份离开了村子。 当初说好的在城里安顿好,就回来接她。可两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的音讯。 去年谭秀兰拿着介绍信,去她对象留下的地址找过人,才知道那地址都是假的,人更是没影儿。 没了希望后,谭秀兰没再拒绝家里的相亲,认识了镇上的一个工人。 这个工人和谭秀兰一样,前妻是知青,为了回城闹了离婚,把女儿也丢给了她。 两个人算是同病相怜,见面几次后就定下来了,上个月定下了结婚的事情。 谭秀兰是二婚,前段婚姻结束的不算太光彩,她爸还是支书,不想让别人拿这件事情嚼舌根,不大办也算是情理之中。 谭雪梅忽得有了主意。 谭秀兰和她对象都是有铁饭碗的人,经济上还算比较富足。 婚礼不能大办,但不可以少了氛围,她可以去和谭秀兰商议商议,看能不能给她添点彩头。 距离婚期还有半个月,绣个四件套还是能来得及的。 在谭雪梅胡思乱想中,车子就到了村口。 下了车,谭雪梅跟着秦环云,到了岔路口时,才开口:“妈,你先回家,我去学校那里看看。” 谭雪莹一听去学校,眼睛发光:“我也去。” “早点回来啊” 秦环云应了一句后,继续和花婶说起了群里的新鲜事。 从岔路口左拐,沿着路一直走就是村里的学校。 路上,谭雪莹问起:“大姐,谭建成说他下学期就可以去学校了,我也可以吗?” 村里的小学不卡年龄,但是需要交学杂费,一个学期两块钱。 谭建成是孙子,他去学校,谭老太没有意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