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印刷-《1451之争雄欧陆》
第(2/3)页
不得不说的是匠人们的手艺是很好的。他们先做泥范,然后用铜灌入,最后得到字体标准的铜范。哦对了,这个铜范的字还是巡检司的李景颇整合刚刚建立的国子监里的一群人写的。录用一个奖一银币。一共录用了四五千个字。
现在李景颇也是天天蹲在这里,就怕印刷监出问题。他可是连印刷体标准字目录都写好了。里面哪个字是谁写的,谁又写的最多。这本书现在挂在国子监里,天天有人翻看,没多久就翻得卷边了。
欧洲现在的造纸技术依然是恒罗斯之战后西传的那种经过减工减料制作的纸。这种纸不够均匀,颗粒大,质量低,不过还是比埃及出产千年的莎草纸好得多。顺带一提,因为这种纸进口得很多,所以秦苍近期还准备和铅活字印刷术一起开发造纸术。
第一个铅活字制作出来了。这个字是书。将铅活字蘸上墨汁,按在纸上,一个书字鲜活可见。
“很好!继续!记住我说的话,从左向右,从上到下!为了更好的传播我们的语言和学问,我们要有所割舍!”
中国古代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样的阅读方式简直就是在******啊。但是这是从竹简时代遗留下来的习惯,你总要继续。而在新时代就不一样了。大汉的学堂从一开始就是简体字、从左到右的教,所以学生机基本上不存在抵抗问题。而高层的那些老师又都是了解时政的,不要搞事情是在秦苍下面做事的第一要义。
工匠们后来陆续制作了大量的活字印模。然后又开始制作等量不同的各式排版。最终选定了一款与古中国书本差不多大小的排版。而其他排版也没有扔下,大小书籍各有不同嘛。
其实印刷机的功能原理非常简单。而且是人为操作的。也不过就是填充印模,然后一排一排的按下去。
第一版印什么?
有人提议印尚书,有人提议印论语,也有人提议印周易。
最后这个问题还是踢到了秦苍面前。
面对在座的众人,秦苍大手一挥,他奶奶的,先给我印史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