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苏呼米印刷厂-《1451之争雄欧陆》


    第(3/3)页

    随后的事情就是牙人和马奔自己在忙了。黄天龙则非常安心的在苏呼米一直等到第一批产品出产。

    本地区不产生石灰,生石灰则是唯一的进口产品。对马奔来说,从平南府联系人进一批生石灰问题不大,而工人就更好找了。

    当马奔提到这里是印刷厂,要造珍贵的书籍的时候,一大堆的阿布哈兹人,包括贵族都涌了过来渴望进入厂子。

    成功招聘了三十个工人后,厂子正式运行。

    黄天龙选定的第一本印刷书籍是诗经。工人们对着模板书挑选字,然后一一排入模板,然后印上油墨,印刷。

    这样的进程很快,一天就有几百本诗经出厂。可惜还没运到码头就被本地贵族抢购一空。虽然他们看不懂,但是拿出去也倍有面子啊。

    而且这些贵族很快从临海府请来了一个教书先生教他们识字。

    一个月后,苏呼米出产的诗经、尚书、论语等居然在国内打开了一席市场!在连通港和赤京都有售卖!

    而终于,苏呼米模式引起了政事堂的重视。

    “这种操作可以的。马上给君士坦丁堡、伯罗奔尼撒半岛发去人手工具!尤其是君士坦丁堡,我们的目标是人手数本汉家典籍!全城都讲汉语!”秦长安喊出了人手汉家典籍的口号。

    而这个口号在爱琴海终于引发了一场规模不是很大,波及范围却广但而且影响深远的革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