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毕竟,五十万贯钱财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然而,他却不打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放过秦明—— 今日一定要将这小子灌醉,谁让他这么喜欢“出尽风头”呢! 就在李世民暗中给一众心腹大臣递眼色,示意他们轮番上阵给秦明灌酒之际, 王珪、崔诚和郑文重新斟满酒水,满脸堆笑地行至秦明身前。 “秦山长,恭喜恭喜!” 王珪率先开口,语气诚挚道: “书院气象万千,实乃我大唐之福啊!” 秦明缓缓起身,面带温和笑意,谦逊道: “王侍中,过誉了。” 王珪连忙摆手,旋即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讨好: “那个.......秦山长,老夫家中尚有几位不成器的子侄,仰慕书院风采,只是今日身体欠佳,未能赶上书院报名.......” 他顿了顿,目光中流露出恳切之意: “不知......秦山长能否通融一二?” 郑文和崔诚也连忙附和: “是啊是啊,秦山长,我郑家/崔家亦有几名适龄子弟,一心向学,还望山长能将他们收入门墙。” 看着王珪那副悔不当初的模样,以及郑文、崔诚二人那殷切期盼的眼神,秦明心中顿时了然。 他无奈一笑,温声道: “诸位的心情,秦某非常能理解。” “只是书院初立,师资、学舍皆已按现有学子数量安排妥当,骤然增加,恐难保教学质量,反而不美。” 言语间,秦明微微转身,面向厅内投来视线的其余人,缓缓道: “今年清北书院的招生,就此结束。” “若诸位家中还有适龄学童,可参加书院来年春招。” “届时,书院将面向京畿之地,招收六到十岁的适龄儿童。” “欢迎各族子弟前来应试,只要才学、品行过关,书院定当择优录取。” 秦明这番话,声音清朗,传遍宴会厅。 既是对王珪三人的明确答复,也是对所有在场有心之人的郑重宣告—— 清北书院自有规矩和原则,并非是有钱、有势就能随意塞人进来。 王珪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崔诚和郑文原本心里还有些不舒服,但转念一想: [王珪爱惜钱财,只送了一名后辈来此进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