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赈灾(七)-《明砖》


    第(2/3)页

    姚知府先是一愣,方才说了起来:“回韦侍郎,这府里如今仅有二两。”

    “二两?”韦柳堂自语了着。

    姚知府听着此话心里有些慌张,但未从表面上看出来。

    韦柳堂想了想后,方才不再问着此话了。

    “难怪,这延安如今那么大灾情,怎会有多银子嘛。”柳堂道。

    “那是,那是。”

    姚知府微微笑道。

    “这样吧,一会儿后,本官打算号召些乡亲们,随本官上山寻找果树之苗,可否行那?”

    “行,当然行!”姚知府笑道。

    这时,姚知府看着衙门后一眼,道:“韦侍郎,那就先用膳吧。”

    “好。”

    柳堂应允后看着一旁的苏清露。

    几个馒头后,韦柳堂便随苏清露来到了衙门外,正准备着果苗一事。

    “韦侍郎,下官准备的这些马匹可否够那?”姚知府笑容容着道。

    韦柳堂看了看,道:“够了,够了。”

    这时韦柳堂,突然不打算让百姓参与此事了。

    “姚知府,依本官看,这寻苗一事,还是由衙门的衙役们去办吧。”

    “好。”姚知府未考虑便答应了。

    随后,姚知府回到衙门中,吩咐了十几人。

    “姚知府,那本官先去了。”柳堂骑着马道。

    “韦侍郎一路上小心啊!”

    “好,本官记住了。姚知府,还有一事,那土豆运到一温暖的房间去,用着棉被盖着,保几月后,方有种子来种。”

    “好。”

    一番话语后,韦柳堂骑着马,同衙门的衙役们一起,同苏清露一起,朝着附近的山而去,只为寻找那些在林子中的果树。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阳芋,山药蛋等,是今天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

    马铃薯作为高产农作物,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战争和饥荒年代,它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中国人食用土豆的历史却比较短暂,土豆传入中国也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那么土豆到底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是在哪个朝代呢?

    关于中国引进马铃薯的确切时间,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万历以后,马铃薯逐渐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但由于其品种上的特殊与罕见,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因此,韦柳堂方才用土豆主意才赈灾。

    明清之际,马铃薯的栽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亦不断提高,是以开始突破贵族食物的藩篱,转而向平常百姓的餐桌靠拢。

    土豆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三月底,需要等种植的泥土化冻,并且地温在18℃左右,就可以进行种植了;可以进行提前种植,在3月初的时候,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让土豆处于气温较低的环境中,避免在高温中生长。

    而土豆,在陕西地带,适合在陕北种植,可两熟,因一熟的机会已过,韦柳堂只好在八月下旬再在延安府种植,因此,这赈灾一事,起码要等到土豆丰收、百姓们勉强不再挨饿之时,才可种植。

    在土豆的种植时间和方法中,还需要把土壤翻耕一遍,用工具把成年的老土和固定的块土翻出来,然后埋入新的泥土,翻新的时间最好在有光照的天气,能有效的增加泥土中含氧量,让其更加的透气,种植的茎块也会长的更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