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祖孙君臣,皆有礼-《下山上山》


    第(2/3)页

    赵贤打发了一种陆家弟子,转过脑袋,没有丝毫征兆地,便对着大门中央的陆家老爷子,行了一个大大的晚辈礼,说道:“老爷子,这一礼是我家爷爷让我代他行的。”

    再行一礼。

    “这是大炎皇帝命我代行的。”

    直起身,便跪在地上,当头便是一拜,笑眯眯地说道:“这是赵贤拜见陆爷爷的。”

    陆老爷子点了点头,问道:“陛下可有带话于我?”

    赵贤站起身,回道:“我爷爷说,自京城与老爷子一别后,他甚是想念老爷子,总想着与老爷子一叙,但世事无常,便只好遣了我前来,还请老爷子莫怪。”顿了顿,接着说道:“陛下说,老先生可称当世至圣,虽然只在朝堂匆匆一过,但陛下总归还是敬佩老先生的,若是老先生愿意,陛下想将老先生的画像,挂于宫中圣贤阁上,不知老先生何意?”

    陆老爷子再次点头,示意赵贤接着说,瞧见老爷子点头致意的赵贤,再次开口:“最后便是夫子有话要我带与老爷子。”说打这里,赵贤便眼含深意地看了眼李坏,“夫子说,陆家许了为天下读书的祖训,却不为天下搬书,就算老爷子读成了个圣人,却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当不得真正的圣人,也莫提有什么教诲传世。”

    说完便一脸得意地看着还是笑嘻嘻地李坏,陆老爷子没有说话,而是用询问的眼神看向李怀,仿佛在等着李坏先说。

    李坏嘿嘿一声,道:“读书能成圣的千年前有一位,千年后还有一位,至于以后会不会有,我不知,你也不知,韩夫子又怎么会知?老爷子读书读了一辈子,如今成就了一声儒家气运,韩夫子读书似乎是不比老爷子少,而战国之时,陆家未曾投身任何一国,韩夫子却是倾尽心血,辅佐赵家,可如今成圣的却是老爷子,韩夫子终日躲在皇宫之中,怎么不见丝毫气运加身,难道是尽数赠进京城了?”

    赵贤耸了耸肩,笑道:“我就是传话的,其余的我可答不上来,不过你这话,想必肯定是有人能告诉夫子的。”边说着,边看了眼已经宣完旨的那名太监,其意思,不言而喻。

    陆老爷子拍了拍大腿,笑道:“小王爷这话甚对我胃口,不过既然夫子这般说了,那我也不能闭口不谈,先说这为天下读书的名头,当年这话,只不过是我年少之时之言,年少轻狂这事,人人有之,我当然不例外,我都差不多要忘了,难为韩老头还能放在心上,再说他请我做的事,先不说以我这残躯能否真的去见王爷,就算见到了,又能如何?他又不是只请了我一人,南山上的那个赵家道士,不也是进京了吗?不过此刻应当是忙着逃命去了,以他道教祖庭真人弟子的身份,都能被李家一人追的到处逃,我这行将木寝的老迈之身,又如何能去?再者说了,你家的这位大炎影子,还真是高看了我陆翰了,我陆翰不过是一个看得清字,却提不动笔的书生,比起他的两位弟子,就好比星河与溪水,不足一提。”

    面对老爷子的这些话,赵贤不敢半点质疑,只是躬身行礼,算是说明自己会将话带到,然后看向李坏,说道:“你有话跟夫子说没?我今日心情不错,就当随手帮你这忙了。”

    李坏皮笑肉不笑地回道:“你要是有什么话就说,少跟我打哑谜,韩夫子自会有人去寻他,他们这一辈的事儿,我可一点都不想沾上。”

    赵贤哈哈一笑,大步走上前去,也跟着李坏蹲在台阶上,指着那名向家的男子说道:“他是京城那人派来的,想必你已经知道了,不过原先是指望着陆老爷子会进京,南山的那位也会出现在京城,如此一来,你李家自北向南的那股洪流便会转头指向淮南,你也不会先来江南了,他便能将向家小姐带回去,可谁知老爷子没去京城,那老道士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真叫徐天宁急了眼,满天下的追下他去了,一应布局全盘皆崩,若是不请我出面,恐怕还真带不回向家小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