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毕竟是属国公主有言在先,又有帝王口谕在后,所以白清舞出去献舞,怎么也能勉强算得上是为国争光的意思了。 只是美人那香汗淋漓的一幕却是始终在一部分人的心里挥之不去了,而在这些人里,又属女子,尤其是年轻的女子居多。 所以在那一部分自恃身份的贵女们的眼里,白清舞方才面圣时的那等一系列的作态,是十分上不得台面的。 甚至殿下已经有诰命大妇在她一曲舞罢开口之后便低声道,“上梁不正下梁歪!” 言语之间尽数是高高在上的轻视之意。 这话倒是将白府的人一道给骂了进去的。 只是虽然有一些女子是如此想法,然而在座的大多数儿郎们却是有些毫不一样的想法的。 美人含笑,端立轻语,是佳人难得。 美人气息不定,莺韵娇语之下,更是衬得方才那等轻易掩不下的轻喘之声,尤为清晰。 方才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撩拨得一众多少的年轻男儿心思各异起来了。 此时殿内若有似无的缕缕视线都投向了江阳侯府的席案之后,白清舞似有所觉,所以她下意识地便就仰了头来,脊背也打得很直。 对于这种窥探,她似乎是已经习惯了似的,隐隐地还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享受与自得之意。 然而在她身边坐着的嫡长姐却是脸上有些显而易见的苍白之色的,若是细细看去,竟是还可以看见她的面色是有些难看的。 白清歌此时心里又羞又怒,对这个妹妹,竟是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才好,但若是不说,她自己的心里却又是十分过意不去的。 她是一个十分重礼的姑娘,然而今日,她认为她的妹妹方才在殿上的所作所为,是十分失礼的。 白清歌的母亲,出自榆阳大族孙氏一门。 当年的江阳侯府与孙氏联姻,孙家二女儿远嫁京城,京城之中稍有些消息门道的都说不出是孙二小姐高攀了这种话的。 原因无他,虽然孙家人不执着于功名,孙家子孙也少有入朝为官的,但是孙家可是正正经经的以诗书传家的一方望族。 这个诗书传家可与恭王府那种半道子修文道的诗书传家不同。 历朝历代,但凡掌权的执政者无论是想要修文史,还是著书立传,头一个想到的,便是史学一门的集大成者,孙氏传人。 以史为鉴,寻根找据,总结过往曾出现过的经验教训,记录从未见过听过的奇闻逸事。 尤其是,像这样传承了上千年的史学望族,在知道那样多的秘密的情况下还能安安稳稳地开枝散叶,壮大家族,提升声威。 孙氏一族,不容小觑。 殊不知这世上喜欢记录,喜欢读史写史的有才之人不知凡几,可如今,留至今日还依然以史享誉东洲的,唯有孙氏一门。 有些板正的史学家,重史实,宁死不折腰事权贵,一片丹心,不愿在笔下抹杀恶人之过。 而有些开了窍的史学家则不然,他们更热衷于围绕着当政者去讲一些故事。 为歌功颂德,也为美化人心,而最后,才是为了记录历史。 孙氏一族历代的当家人,显然是属于后者的聪明人,所以孙氏一族也就越发地发展壮大了起来。 以至于至今东洲人人皆知,当世史学一门,首推榆阳孙氏一族。 第(1/3)页